云法律>如何认定小区内交通事故责任

如何认定小区内交通事故责任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5-5-11 11:35:58>跟律师谈谈<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及事故中的责任划分,一直是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道路交通法》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公共道路。住宅小区、单位内部道路等均不属于法定的“道路”范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没有对小区内行驶车辆的速度作出明确规定。那么,这些地方如果发生事故责任该如何划定呢?云法律网小编就这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如何认定小区内交通事故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当区分小区性质,而不能笼统地认为只要发生在小区中的车辆碰撞就不属于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在这些场所发生事故属于交通事故范围。而部分封闭式住宅小区,不允许社会车辆进入,或按照严格的登记制度的小区道路,则不属于法定道路范围。
    《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以前,交警对小区内的交通事故并不负责处理,而且公安部有过相关规定:住宅楼群道路,机关团体单位的内部道路,厂矿企事业的专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事故,由于不属于道路交通管理的范围,其事故公安机关只能应单位要求比照有关道路交通法规配合单位处理。也就是说上述范围内发生交通事故,交警只能配合有关单位解决。这样导致许多交通事故不能得到专业、及时的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发生在道路以外的交通事故做出明确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这样就明确了交警处理道路外交通事故的权限职责,因此交警部门接到像小区内等道路以外交通事故报案,也会按照《道路交通法》的规定,参照道路内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如果借用的车辆小区内发生了事故,应该如何追偿呢?《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出借车辆的所有权人应担责的两种过错情况:其一,出借人明知借用人没有驾驶资格,不具备驾驶技能而借用车辆,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二,如果出借人明知出借的机动车存在故障或某些隐患,事先没有向借用人说明情况,故意隐瞒机动车瑕疵真实情况而造成损害的,出借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以说,在上述2种情况以外,车辆使用人才是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此外,《侵权责任法》也规定了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车辆所有人出借车辆后,如果发生交通事故,责任方是车辆使用人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原则上由机动车使用人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所有人只有在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法规允许“私了”的交通事故,双方填写自行解决协议书,该协议可以视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书、调解书,可作为交通事故车辆的保险索赔证明。但是,对于不属于法规允许“私了”范围的交通事故进行“私了”的,双方的“私了”协议不能作为索赔的依据。
    很多人在小区遭遇事故后嫌麻烦,既不报警,也不找物业,而是自己找个障碍物来“做现场”,仗着自己买的是全险,就可以轻松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但是云法律网小编提醒大家不要忘了,伪造事故索赔是一种骗保行为。一般而言,个人骗保金额达到1万元,就构成保险诈骗罪。即便数额在几百或几千元,保险公司一旦查实也可以索回,而且还会将车主列入保险黑名单。

 

欢迎 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云法律  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