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作为监督专责机关,在党委领导下,推动建立统一的监督信息平台,既是其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信息共用共享的迫切需要。
海口市纪委监委聚焦打造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数智监督平台,探索建设以一个信息化平台为载体,连接起“1+9”类监督主体的“监督一张网”。通过“监督一张网”,全市各类监督主体可以相互推送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共享项目信息、预警信息、信用信息等监督成果,有利于更好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
数据贯通,连接“信息孤岛”
增强各类监督贯通合力,离不开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海口市委、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监督一张网”建设,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自上而下推动破除“信息孤岛”,搭建起“1+9”类监督主体的信息化平台,为信息共享按下“加速键”。截至目前,“监督一张网”平台已贯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数字城管”、省“机器管招投标”、市重点产业及中小企业统计监测等27个系统,汇集1000余万条数据。
立足“监督一张网”平台,海口市纪委监委不断扩充监督数据池,将海量数据有机“串联”,连接起不同业务系统间相对独立的“数据孤岛”,最大限度释放数据效能。用“数据跑”代替“人力跑”,架起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铺就企业发展的振兴路。
作为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核心基础工程的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货运)项目,在2022年12月建设初期,因通道与周边粤海铁路存在交叉,涉及征地拆迁、管道迁移等复杂情况,加之施工要求高、建设工期紧、协调难度大,稍有不慎,轻则影响项目周期,重则影响自贸港封关运作总体进程。
“最令人头疼的是,调整项目牵扯的部门较多,更改原设计方案需住建局审批,增加概算费用需发改委审批,交通导行方案需交警部门协助审批……仅审批就多达百余项,手续多、耗时长。”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货运)项目负责人说。
为避免相互推诿、多头扯皮,2023年7月,海口市纪委监委将相关问题录入“监督一张网”平台,协同代建、施工、设计、属地等单位多方联动,启动联合审批机制,打通审批壁垒。通过线上线下贯通、内外共同发力,该项目跨线桥工期由原来的18个月缩短至10个月,提前进入验收阶段。
“多亏了一网督办,项目工期缩减过半。”海口新海港二线口岸(货运)项目业主单位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得益于“监督一张网”的助力,相关部门通力配合,确保了项目“零转包”“零挂靠”,累计节约资金近亿元。
海口市纪委监委锚定加快建设自贸港核心引领区目标,聚焦封关运作、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等重点工作,通过“监督一张网”平台,对各类监督主体因无法解决、被动应付等导致监督无效、工作推进缓慢等情况跟进督办,实现监督与再监督“双轮驱动”。
2024年10月,海口金鹿工业园区出入口道路完成改扩建,人员、车辆出行更加安全、有序。此前,该园区因出入口道路狭窄、缺少交通标志线和信号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自2022年起,园区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职能部门互相推诿,致使相关问题久拖不办。
发现问题症结后,海口市纪委监委及时在“监督一张网”平台发起督办,督促市政部门牵头,协同发改、财政、住建、公安等部门联动处理。同时,明确由市纪委监委相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作为协同监督对接人,持续压紧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前后不到4个月时间,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我们在‘监督一张网’平台上开展营商环境专项监督,借助平台数据贯通、监管监督协同的优势,推动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海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科技赋能,提升监督质效
对于海量数据,只有通过“算力”补充“人力”,智能化碰撞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才能有效发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的优势。
公共工程领域交易链条长、投入资金大、利益关联度高,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针对相关案件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海口市纪委监委以公共工程领域腐败问题为切入点,依托“监督一张网”平台,整合优化各类监督力量资源,以点带面促进全域系统治理。将全市重点项目纳入“监督一张网”平台管理,深入查找、坚决纠治党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项目,围标串标、非法转包等突出问题,着力铲除公共工程领域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工程建起来,干部倒下去”,海口市纪委监委会同发改、住建等职能部门,共同制定公共工程行权流程图,围绕决策立项、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验收支付等9个环节,梳理出57个廉洁风险点,制定和优化风险防控机制措施,进一步堵塞系统漏洞。通过建立项目信用惩戒、中标价格预警等12个预警模型,进一步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全天候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与大规模公共工程相比,数量更多的小规模项目容易成为监督监管的盲区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面广量大的限额以下公共资源交易,存在交易透明度不高、资料保存不全、权钱交易较隐蔽等问题,查处难度较大,容易滋生“微腐败”。海口市纪委监委通过构建小规模项目监督应用场景,开发相关预警模型,查摆发现深层次问题,与省“机器管招投标”平台形成有效互补。
今年年初,海口市纪委监委对全市近10年来病媒生物防治项目招标数据进行“穿透式”分析,将项目中标金额、企业中标历史、法人股东构成、业务人员关系等进行碰撞比对,发现某公司在秀英区、龙华区多个中标病媒生物防治项目中,与参与投标公司存在高度关联,涉嫌围标串标。
收到预警信息后,海口市纪委监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循线深挖。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部分公职人员收受贿赂、为该公司中标病媒生物防治项目大开“方便之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截至目前,共有11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2人被开除党籍。
“根据日常监督需求,自定义创建监督模型,进而快速实现数据碰撞,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线索,是我市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业务的积极探索。目前,我们已开发出公共工程、营商环境、医疗保障等11个监督应用场景,89个预警模型,产生数字化预警信息1304条,形成问题线索81件,监督执纪执法穿透性和精准度得到明显提升。”海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为进一步拓宽“监督一张网”平台运用场景、提升使用便捷度,海口市纪委监委还将该平台嵌入当地“海政通”APP,通过手机实现问题发起、签收办理、结果反馈等全流程“掌上”办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闭环管理,抓实整改整治
海口市纪委监委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监督一张网”平台全链条、全流程优势,构建“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对账销号”监督闭环,切实把监督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医保基金是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然而,这笔关乎民生福祉的基金却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唐僧肉”,屡遭套取挪用。2024年2月,海口市纪委监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时发现,6家定点医疗机构为患者开药高出常规用量20余倍,涉嫌超量开药并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结算问题。
针对上述6家定点医疗机构涉嫌违法行为,海口市纪委监委把问题处置全流程搬到“线上”,通过“监督一张网”平台发起办件,督促市医保局对6家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深入调查。问题查实后,严肃处理相关人员,督促追回被套取资金。
查办案件不是目的,推动治理才是根本。在海南省纪委监委的指导下,海口市纪委监委以案建模,在“监督一张网”平台上设置“医保基金监督应用子场景”,进一步加强与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在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措施配合、成果共享等方面形成合力。
通过与全省医保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医保基金运行及审计监管等系统的关联贯通,该“子场景”目前已涵盖公职人员冒领医疗救助金、过度医疗、违规收费、串换药品、挂床住院、超医保限制范围用药等情况,助力及时查找发现相关领域风险点,精准识别“假病人”“假病情”骗保、套保等问题。
此外,“监督一张网”平台通过与卫健系统监督平台贯通、共享数据,对卫健系统监督平台产生的异常预警信息进行再次筛选,实现对权力运行同步监测、问题处置同步更新。
“现在每条医保存疑问题线索的具体情况和处理进展,都能做到在线展示、全程留痕、结果公开,我们可以随时在线追溯,倒逼职能部门对医保基金管理使用违法违规行为一查到底。”海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依托“监督一张网”平台,该市纪委监委打造“业主单位+监管部门+监督部门”三位一体的跟踪监督模式,推送、跟踪、确认等环节全程留痕,以数据闭环构建监督闭环,实现一体化协同、全过程监督,倒逼各类行权主体加快办件进程,着力解决整改“一拖再拖”“一拖了之”的问题。
海口市纪委监委把协调联动整治突出问题贯穿平台建设始终,“监督一张网”平台除了可以一对一发起办件,还设置了办件抄送、分办、转办等功能,辅以督办、会商、通报等多种手段,疏通信息沟通、协作配合的堵点难点,有效提升问题核实、整改效率。“我们将向‘数’图强,持续深化‘监督一张网’平台建设,推动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发展清单’,高效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助力清廉自贸港建设。”海口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会春表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免费法律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