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近日,水滴筹地推人员日前被曝在医院“扫楼式”筹款,审核漏洞多。据悉,时间视频记者佯称是患者家属,有价值百万房产,询问是否符合。筹款顾问表示可以,“需在后台备注,捐款人看不到。”
对此,水滴筹客服人员并不认同筹款顾问的承诺,表示水滴筹只针对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大病患者。
而对于报道中部分片面现象可能引发的误解,水滴筹官方致歉称:
有媒体报道水滴筹线下人员服务环节出现问题,公司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展开相应调查,并且全面暂停线下服务。水滴筹的宗旨是“经营信任”,对于这类事件的出现,我们感到愧疚和痛心,辜负了爱心用户的信任,我们深表歉意。
1、目前初步调查显示,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有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还在进一步排查和发现问题,也会及时向公众公布进展。
2、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
3、就大家关心的绩效问题,水滴筹决定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同时成立独立的服务监督团队,发现和查处不同渠道反馈的问题。
4、作为水滴公司非盈利模块的一部分,水滴筹从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对筹款用户免费服务,相当长时间里还以救助金方式帮用户承担支付渠道手续费。报道中提及的“提成”实为公司自有资金支付给线下服务团队的酬劳,并非来自用户筹款。
5、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也将积极参与并推动正在倡导的行业自律机制,主动将相关举措落实到位,欢迎指导单位、媒体和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继续关注监督我们,帮助我们发现和改正问题。
对于水滴筹本次“扫楼事件”,人民日报发布评论,称这次“扫楼事件”最需要反思的,是水滴筹到底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能否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问题。在过去一些骗捐事件发生之后,水滴筹曾一再解释过,他们不是慈善机构,只是搭建网络互助平台,他们不从善款提成手续费。尽管这种专业区分有一定道理,可是在公众眼里,这类筹款平台就是在做“好事”,就是应该对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无论是打车平台,还是民宿平台,还是互助平台,都不能把责任留给用户、把利润和流量留给自己。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公益的擦边球打不得。
(注:本新闻来源腾讯网)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