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案例>柳传志:党和政府为企业家正名“让我们喜出望外”

柳传志:党和政府为企业家正名“让我们喜出望外”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7-9-28 16:06:59>跟律师谈谈<

“这让我们喜出望外。” 9月28日早间,“联想控股”董事会主席柳传志在谈到中共中央及国务院近日发布有关提振企业家信心的纲领性文件时做出表态。

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的文件称,企业家们创立的企业“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柳传志在28日以电话形式接受了媒体群访,重点谈及政商关系。享有盛誉的柳传志是1978年之后的中国首代创业者,他将中国科学院一家研究所旗下单薄的附属产业,发展为目前横跨信息技术、金融、农业及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的大型公司。

企业家正名“喜出望外”

柳传志说,包括他在内的企业家,“曾经有过一些紧张和焦虑”——总有一种声音,称企业家是两极分化的根源、让政府官员腐败的根源。他说,这种有历史原因的“喋喋不休”的说法还有扩大的趋势,若政府没有承认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让企业家心里没底。

柳传志称,广大企业家阶层“心里很想得到党和政府更明确和更大范围上的正名:主流企业家是什么样的”。这一次,纲领性文件告诉了百姓和企业家:这些企业的创立者、拥有者和运营者“不但是建设经济的主流力量,并且与国家富强、中国梦联系到一起,让我们喜出望外”。

柳传志说,为什么中国今天能发展这么快?是因为把之前过时的东西打破了,释放了生产力,现在还有继续释放的空间。但打破过时东西的创新是有风险的,柳传志回忆,当年自己创业时,环境与现在大不一样:那是1980年代,绝大部分法规是为计划经济设计的,每走一步都在考虑是否“踩红线”的问题。

柳传志说,创新与旧的习惯、法律法规、行业传统发生矛盾,这要求企业家和政府多沟通,政府官员也应提升认识,修订过时的法律法规。他认为,中央的精神是积极促动创新的、促动发挥企业家的能力,但这个思想一定要到执行的人,促使政策落到实处需要一个过程。

具体而言,柳传志说,文件中提到以综合执法代替多头执法,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多头执法,特别是某些部门带有点寻租的方式,事情就拖下去了;综合执法,可以让政府内部自己协调。”文件表示,要“清除多重多头执法,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柳传志回顾了目前中国经济可能遇到的问题:尽管中国消费市场巨大,若充分利用,足以有经济发展的很大空间,但由于过去制造业、服务业的一些状况,形成了产品过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传统企业的转型也是个“不破不立,带有痛苦的过程”。他希望文件能调动企业家积极性,与政府一起,开出一片新的天地。

柳传志说,在经济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坚定企业家的信心。他对文件中第22条印象深刻:重大经济决策主动向企业家问计求策、听取意见,并保持涉企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柳传志举例,此前证监会召集企业家与投资者开会,就监管尺度听取意见。柳传志说,此前是一刀切的政策,严格了可能压制好企业,但松了则可能让坏企业钻空子。

国企同样需要信心

柳传志还认为,企业生存环境与改善与政府官员的作为密切相关。他说,责权利是配套的,政府官员也是如此;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很多官员是凭着境界在工作,但他们也是普通人,也要满足物质需求,“官员责任与收入不匹配的时候,他们能做多久?”

在国企领域,柳传志说,国企人才很多,但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积极性还是受到了压抑,因为有声音说“国企反正是国家给你们提供的机会,做得好坏都一样”,还有声音说,国有企业家的收入“已经比(同级)政府官员高了,还要去当(党的)委员,让这些企业家占了便宜。”——柳传志说,这些声音对国企的发展很有影响,国企是个大宝库,若能通过机制变革充分释放能量,那就会不得了。

另外,柳传志认为国有企业上市后,应遵重上市规则:董事长代表大股东利益,也代表公开市场的小股东利益,如果大股东存在可能滥用其地位的做法,则“人家以后不敢再买你央企的股票了”。

柳传志说,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都有很大的空间,文件发表后,“我相信会让民企和国企企业家都有更大的信心。”

 

欢迎法律在线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在线 婚姻律师在线咨询

 

我们是云法律网,如果您对 “柳传志:党和政府为企” 还有其它疑问,
欢迎咨询我们全国免费咨询热线:0571-87425686
或者您也可以直接网上预约网上预约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