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行政争议起诉时效

行政争议起诉时效

来源:云法律网站时间:2014-7-22 17:51:36>跟律师谈谈<

(一)一般行政争议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一般来讲,当事人应当在知道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起诉。

(二)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时,一般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其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起诉的期限不受60日限制。

(三)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没有制作或者没有送达法律文书的怎么办?

对于上述情形,当事人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只要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四)行政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当事人享有起诉权利或者起诉期限的,怎么办?

一般来讲,当事人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诉讼权利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如果不知道的,则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2年内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五)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一般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到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对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如果在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六)哪些情形可以不计算在起诉有效期间内?

由于不属于当事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到法院起诉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有效期间内。

(七)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一般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到法院起诉?

一般来讲,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出决定的,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起诉。

(八)复议决定未告知当事人诉权或者法定起诉期限的,一般需要在多长时间内到人民法院起诉?

起诉期限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诉权或者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2年。

(九)如果发生地震等情形,当事人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到人民法院起诉怎么办?

如果发生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地震,山洪等,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当事人可以在障碍消除后10日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欢迎到云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解答 法律法规查询 婚姻法律在线咨询